覽潮網 12月31日訊(記者 陳強)“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向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工業互聯網發展又是其中關鍵一環。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巨大,不僅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空間,而且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在此期間,中國工業互聯網從探索起步階段進入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到如今已經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制造業帶來質的飛躍,讓制造變“智”造。
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1800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顯示,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1萬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工業制造、采礦、港口等垂直行業應用場景加速規模落地,已由最初的生產輔助類業務向設備控制、質量管控等核心業務拓展。目前,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1800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600萬臺。在鋼鐵、礦山、港口等十大重點行業,涌現了20大典型應用場景,技術潛能加速釋放,為其他行業和企業利用5G和工業互聯網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良好路徑。
運營商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應用賦能
如何推動“5G+工業互聯網”深入應用賦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坦言,一是要解決5G工業芯片模組價格高的問題,消除“5G+工業互聯網”發展遇到的產業瓶頸。二是解決5G終端匱乏的問題,不斷豐富5G通用終端和配套應用。三是進一步優化“5G+工業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回顧2021年,運營商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例如:中國電信聯合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推出了5G+工業互聯網科研平臺,河北電信又于近日參與建設了朔黃鐵路5G智能調車系統;中國移動與遼寧鞍鋼股份簽約共建“5G+工業互聯網”國家級鋼鐵行業融合應用先導區;中國聯通攜手華為,面向工業互聯網場景驗證了“TSN-IP”在5G承載網絡帶寬等網絡性能指標的綜合保障能力等等。
工業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將互利共贏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覆蓋40個國民經濟大類,基本建立統一、融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并在深圳、上海、北京、武漢等地建設四個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遴選出258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標桿項目,形成了“示范區+示范基地+示范項目”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體系。
預計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新基建將繼續加快,拓展融合應用場景以及深化開放共享,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