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持續筑牢“雙千兆”寬帶網絡底座,進一步提升5G網絡和千兆光網的覆蓋能力,深耕工業領域,專注于工業現場通信解決方案、數字化解決方案,推進垂直應用落地,為千行百業注智賦能,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邊關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5G+千兆光網賦能
點燃企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七月初的北部灣畔,一場大雨浸潤后的防城港市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廠區,地潔如洗,天高云淡,草木蔥蘢,與一座座辦公樓、一排排廠房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工業與自然共融共生的和諧美景。
“一區裝煤除塵出口運行正常”“二區干熄焦除塵運行正常”“環境指標:優”……7月3日,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隆公司)辦公大樓一樓的環保監控一體化平臺大屏幕上,廠區內各生產環節的實時相關環保監測數據一目了然。一名工作人員操作中控臺的電腦,就可以方便地切換到各板塊的視頻畫面或圖表數據,比如“清潔運輸”“碳排放”“設備運行臺賬”等板塊。
盛隆公司設備中心運維部信息科網絡工程師介紹系統使用情況。黃禎光 攝
盛隆公司設備中心運維部信息科網絡工程師李瓊偉告訴記者,在相距不到30米的大堂另一側,就是該公司的云數據中心機房,那里相當于是環保監控一體化平臺的“大腦”,通過千兆光纖與大屏相連。據悉,在該公司800多畝的廠區內,共建了中國電信的18個5G基站,實現5G信號全覆蓋。分布在廠區內的586個TSP監測點采集到的實時數據,通過電信千兆光網高速傳回到云數據中心機房。
鋼鐵行業有著工業制造領域豐富和復雜的應用場景,是智能化需求最迫切的行業之一。在中國電信助力下,盛隆公司正在向數字化工廠蛻變。
盛隆公司廠區一角。黃禎光 攝
據了解,盛隆公司是一家年營收達800億元的廣西頭部民營企業,然而其在信息化建設上面臨多處痛點:16個分廠網絡獨立,網絡質量、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各分廠數據獨立,數據采集分析效率低;車間高溫、電磁干擾大,設備故障率高,影響生產;網絡運維工作量大、成本高等問題。
中國電信以問題為導向,以效率為目標,為盛隆公司量身打造基于工業無源光網絡的“融簡智寬”數字化工廠網絡。融合:“1”纖全業務,“1”網全場景,辦公、生產、監控3網合1 ;極簡:“2”層架構,全光無源,16個分廠區一張網承載業務;智能:“2”人一園區,自助運維,即插即用,自動配置,網絡可視;高帶寬:萬兆入廠,千兆到桌面。
盛隆公司鋼材生產車間。黃禎光 攝
經過以上建設,盛隆公司迎來光聯萬物的數字化工廠時代——淬火工藝機器視覺、輥道電機實時監測、質檢結果云端共享、電解槽能耗自動分析、溶液1450°C精準分析,不僅實現16個分廠網絡統一規劃建設,網絡性能質量躍升,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攀升。
盛隆公司環保管控一體化平臺在運行中。黃禎光 攝
在盛隆公司會議室內的榮譽陳列臺上,一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國家級綠色工廠”的榮譽牌匾,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近幾年,公司累計投入環保整改資金近50億元,從環境綠化、節能減排、除塵防污、循環經濟等方面持續進行綜合治理。”盛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正在朝著一流的綠色化、智能化標桿企業邁進,力爭達到效益與環境的“雙贏”。
千兆專線助力引“鳳”
智造產業園跑出“加速度”
7月7日,大新縣桃城工業園區城西片區的新材料智造產業園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邊是西西里電梯產業園建設工地,拉土的工程車來回穿梭,挖掘機、吊裝機加速運轉;一邊是廣西中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制造車間,工人們正操作機器精細作業。
中國電信智慧網絡工程師深入園區工廠一線了解客戶信息化需求。黃禎光 攝
“從今年初開始,園區內已經有三家企業相繼投產,產品有電腦鍵盤、光纖耦合器、PLC分路器等。”大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何榮莉告訴記者,該產業園以打造“雙百雙新”為目標,項目總占地約1000畝,項目分為二期建設;一期總投資約30億元,305畝已基本建成,廠房及科研辦公樓共30棟,其中廠房面積30.88萬平方米。
工業園區生產的各種通信網絡配件。黃禎光 攝
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這里已經引進了5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的均是2022年第三批廣西“雙新”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由深圳市中鑫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采用EPC+O模式進行建設運營,引進一批新材料科技企業共同打造全產業鏈產業園,整個園區按照“筑巢引鳳”的方式建設,以實現企業“拎包入駐”為目標。
中國電信智慧網絡工程師在大新縣新材料智造產業園優化網絡。黃禎光 攝
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先行。自園區開工起,中國電信就極積跟進、主動作為,為產業園提供通信網絡連接服務,助力大新“智造”產業跑出“加速度”。目前,中國電信在園區內安裝了2條千兆商務專線、1條電路,還在生產區安裝了32路AI云眼。園區在外地招商時,工作人員可以隨時用手機或電腦演示目前產業園的進展情況,為順利招商提供了便利。
廣西中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工作中。黃禎光 攝
“這里區位優勢獨特,既是國際性口岸,又是中國通往越南等東盟各國的陸路大通道;這里的政府辦事高效,對企業的服務到位。”園區內一家企業的負責人這樣解釋奔赴大新的理由,“園區內完善的通信基礎設施,讓我們跟總部進行業務溝通,與外界開展業務聯絡,都十分方便。”
據悉,新材料智造產業園是大新縣實施“工業崛起”戰略、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智造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這種“先引鳳后筑巢”的園區建設模式,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產業園目前已引入4家龍頭企業,帶動12家上下游企業入駐,目前已經啟用的有5G光纖產業園、智能家電園、半導體產業園等,全面投產后可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年稅收3000萬元,3-5年后力爭實現百億元產值。
(黃禎光 廖意華 李玉婷)